來美國都第三年了,英文當然有進步,可是還是常常令自己嘆氣。因為練習英文的時候很「用力」,所以會注意到很多說話時的小細節,連帶著講中文時也會不經意地想起來比較一下兩種語言的同異。

我們平時講話時有很多虛字,中英文都一樣。這些虛字是我一開始練習口語的聽力障礙。我總是想聽懂每個字,所以聽得很累。後來發現就算聽懂每個字、它也不見得有意義或者根本不重要可忽略。現在比較會抓關鍵字了,聽力也就有進步。回台灣會講大量的中文,與朋友對談有時候會不小心抽離談話者的角色,仔細去聽大家說的每一個字,結果也會發現很多沒有意義的虛字虛詞,不禁啞然失笑,想到外國人學中文也一樣要辛苦練習過濾這些虛字,頗有恍然大悟兼幸災樂禍之感。

聽演講就和口語很不一樣,演講是比較精鍊的語言,至少要聽懂五成以上的字才能了解。例如聽新聞或看 Discovery 頻道,熟悉的話題我大概可以聽懂六七成,再加上畫面輔助,大概可以懂個八成;但如果是討論政治或經濟的節目就不大行,就算看了字幕也還是一知半解。回到台灣看電視,探索頻道都翻譯成中文了,我看著看著卻發現自己還是不能 100% 了解內容 -- 咦?難道我的中文能力退化了嗎?還是我以前看這些節目其實也只懂個八成?我覺得後者的可能性比較大,對於熟悉語言中的陌生內容,大概會被大腦解讀為 syntax error 然後就忽略它吧,只是以前自己渾然不覺。

產檢的時候和醫護人員聊天雖然像是日常口語會話,但常常夾雜專有名詞,讓我有點不安。我會拿著檢驗報告查生字,然後問醫生這個怎樣那個怎樣,醫生解釋的時候我大概可以聽懂,但總是講過就忘光,那些專有名詞和它所代表的意義我還是記不起來,下次再看到又會再問一次。小沮喪。

開會和一般口語或演講就又都不一樣,因為大家七嘴八舌,如果沒人主導議程,兩分鐘之內我就「置身事外」了 :p 以舍監工作為例,因為阿蓋的領導風格(如果有的話)是一團混亂,所以每次開會到後來就變成小組談話,三三兩兩各自聊天,而且還都用只有隔壁的人聽得見那種音量,結果每個人都在講,會議室裡嗡嗡嗡嗡,我只有兩隻耳朵,實在來不及聽也聽不清楚。回想在台灣工作的時候開會也常這樣,但主管通常會在大家聊天太熱烈時適時控制一下場面、主導下一個議題,而且再不濟也有會議記錄可以事後參考。可惜阿蓋一直拒絕寫會議記錄,所以我還是常常開完會只有一個腦子嗡嗡嗡...

另外一項障礙就是英文書信(email)。其實以前公司都會辦理「商業電子郵件寫作」之類的課程,但是我都偷懶不去學以為一輩子用不到,現在可好,我寫英文信和寫中文一樣,想到什麼寫什麼,沒什麼特別修飾,結果被指為 harsh...嗚。其實我也看了許多大家工作往來的書信,但就是學不會那些漂亮的客套招數。例如,「請你把這句話加在傳單上」,如果是中文我就這樣寫了(會很沒禮貌嗎?)但是英文就要寫「It would be great if you can add this...」-- 阿你明明就是要請人家做這件事,為什麼要寫「如果你可以怎樣怎樣就太好了」?如果人家並不想 be great 難道就可以不做嗎? XD 又例如我辦的活動沒半個人來,因為負責人忘了把我的活動印在傳單上所以沒人知道,我在活動結束後的評量表上照實寫了這件事(Office missed this event on the weekly flyer so no one knew this event and no one came.)結果就說我在責備那個負責傳單的人 -- 阿不然要怎樣寫勒?還是乾脆不要寫、假裝沒事?那個負責印傳單的人還曾經印錯過活動日期、印錯活動地點、也曾印錯活動圖片(我要辦包餃子的活動但是她印了一籠包子的圖片),說實話的我還真想罵人咧,誰來告訴我要怎麼寫出漂亮的罵人的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瘋小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