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年節回憶獨一無二、千金不換。
除夕那天,婆婆媽媽們在廚房裡忙進忙出,炒鍋鏗鏗鏘鏘,蒸籠炊煙繚繞,
餐桌像聚寶盆一樣,一下子就堆滿大魚大肉春捲年糕八寶飯。
十幾二十個大人兒小人兒擠在小小的客廳裡一起歡歡喜喜地吃團圓飯,
吃過之後又是一陣熱鬧拜年拿紅包,拿了紅包才能開始眾人期盼的壓軸好戲
—— 打麻將的打麻將、打撲克牌的打撲克牌!哈哈。
半夜,我們「悄悄」爬上頂樓放沖天炮,到了天台才發現人山人海,所有的鄰居都在放鞭炮!XD
爸爸家的金門習俗是吃中午的團圓飯,媽媽家是吃晚上的,
所以我從小到大的除夕都是一天吃兩頭,樂的咧!
大年初一初二要到處走親戚拜年,
到初三就輕鬆了:大人們閒閒聚著打麻將,小孩們也閒閒聚著打撲克打桌遊打枕頭戰,
學校正放寒假,暫時不用管功課,盡情玩瘋了也沒問題。
滿冰箱都是菜,想吃什麼也甭煩惱,熱一熱就是。
連續幾天,我們都在外婆家玩到晚上十點多才「散場」,
準備各自回家時,彼此在停車場笑著大喊「明天見!」
寒假放幾天,我們就狠狠玩它幾天。
結婚之後,揮別了兒時熱熱鬧鬧的過年回憶。
快手快腳的婆婆一人搞定廚房裡的大小事,夫家的除夕圍爐簡單輕巧,兩家加起來還不到十個人,
雖然屋外仍然會傳來鞭炮聲,但屋裡的人少了,電視節目好像也沒那麼好看了。
後來小娃兒一個個蹦出來,熱鬧是熱鬧了,但我們都已為人父母,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放肆玩樂,
過年的滋味變得不大一樣。
離開台灣到美國,加州的「年味」其實很濃的,華人超市整天播放恭喜恭喜新年歌,
就算不是華人店家,也常佈置得紅通通、金鑠鑠(美國人熱愛佈置,當然不會放過這種大節日)
有些地方還能見到鑼鼓舞獅呢!(說來慚愧,天龍國長大的我,卻在美國第一次親見舞獅表演。)
我仍然年年煮年夜飯,只不過兩個人的年夜飯實在沒意思。煮多了也不是,煮少又不像樣。
有時候剛好朋友來拜訪,大家一起過年就特別開心。
▲ 2008/2011 ▼ 2013/2017
這一年,拜疫情所賜,我們和蘇家變成了(自以為的)社交泡泡,
大大小小的假期都混在一塊兒,農曆年當然也是。
既然說好了要一起過年,我兩個禮拜前就開始擬菜單:
滷個牛腱當冷盤吧!醉雞也可以先做好凍著;
獅子頭來一鍋,要加多多的白菜和粉絲!
老公喜歡吃蝦子,來炒一盤豆苗;
蒜苗臘肉是應景年菜;魚是當然少不了的;啊!還有紅豆年糕。
老公看看菜單:臘肉香腸都買了,就做個煲仔飯吧!
Amy 說要帶隻螃蟹來,再做一份梅菜扣肉,我說太多了,她說那好做小碗一點(咳..)
台灣比我們早15小時過年,我打電話給媽媽拜年的時候問她準備了什麼年菜?
她說滷了牛肉(我也有!)
獅子頭(我也有!)
清蒸一條鱸魚(我有鯧魚!)
還有炒白年糕(我本來也有!但是老公不愛所以打了回票。)
和媽媽講完電話,我才發現原來童年的回憶不曾遠離,
我用潛意識複製了過年的滋味,那份潦草寫在白板上的菜單就是證據。
除夕午後開始忙碌,進廚房洗洗切切,炒鍋鏗鏗鏘鏘,電鍋炊煙繚繞。
六點多門鈴響,蘇家已經熟得不是客人了,打聲招呼就喊來廚房幫手,
不一會兒,齊齊整整十二道菜擺上桌,豐盛得叫人掉眼淚!
Q寶望著滿桌佳餚,好奇地問:「每幾年才過一次農曆年?」問得我啼笑皆非。
心裡暗自打定主意,要盡量讓孩子們和我一樣,擁有溫暖美麗的農曆年回憶。
蘇家在我們家住了三天(剛好總統節的長週末)。
從年初一到初三,兩家人一起打滾、玩桌遊、做元宵燈籠、做蛋糕、打電動、
閒閒散散地看電影、彈鋼琴、爬山踏青...
肚子餓了就從冰箱挑幾道菜出來熱一熱(沒錯,還能挑呢!真奢侈!)
煮婦最開心就是不用煩惱吃什麼,
而且家常菜不油不膩,吃到胃裡舒舒服服暖呼呼的,心頭也暖呼呼。
老公把煮火鍋用的電爐放在餐桌上,每晚都切幾片紅豆年糕,
大家在桌上邊聊邊煎邊吃,其樂也陶陶(兼肥滋滋。)
管它屋外是晴是雨,能和親友相聚就是好天。
今年過年真是太開心。乾杯。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