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資源中心的 Childbirth Class 不知為什麼選在一個教堂的活動中心舉辦。我單槍匹馬帶著小枕頭(簡章說要帶的)找到討論室,已經有四個女生坐在裡面。主辦人塔瑪拉非常熱情友善,主講的凱倫護士也很親切。我拿了一盤紅蘿蔔沙拉坐下來,再等一對小夫妻進來後課程就開始了。
「嗨大家好,首先請大家自我介紹(check-in)吧!」呃啊,美國人真是超愛來這套的...
「我叫○○我今天是陪●●來的。她目前懷孕32週。」坐在我旁邊的小夫妻率先介紹。
「我叫嘉珮,這是我的第一個寶寶,目前是28週。我老公等下開完會會過來..呃..因為車子被我開走了所以他..可能會騎腳踏車過來..」不知道哪句話說得不對,大家聽完竟然給我掌聲 XD
「我叫△△,旁邊這是我女兒▲▲..」(咦?!她都生過了、女兒都這麼大了、還要來上課喔?)「...目前懷孕34週...」(啊歹勢歹勢,原來懷孕的是女兒啊... XD)
「我叫□□,我也是陪我女兒■■來的,她今年15歲,寶寶38週了...」(哇賽那不是隨時會生了嗎?)
聽完大家的自我介紹,有三個念頭在腦中閃過:
1. 原來在座的四位準媽媽只有我是單槍匹馬來的,難怪大家對我特別熱情,可能以為我肚子裡是個父不詳的寶寶吧... XD
2. 兩位由媽媽陪伴的女孩看起來都非常年輕,但是聽到15歲還是嚇我一跳(也難怪我一直不覺得是她要生寶寶啊...)
3. 再多看一眼我旁邊的小夫妻,嗯,可能也不是真的夫妻,只是男女朋友之類的。果然來這個資源中心上課的人都不是「傳統」的夫妻...
* * * * * * * * * * * * * * *
課程一開始介紹懷孕期的營養補充 -- 因為今天在座的準媽媽都已經進入第三孕期,應該早就知道這部份的知識,所以塔瑪拉只向大家簡單介紹了幾個重點。我個人覺得是非常明確而且實際的指南,尤其是蛋白質量表這張講義:
← 點小圖放大
原來每位孕婦每天至少要攝取 75 克的蛋白質!真多呀!
以下是每日食材的建議清單:
蛋白質以外的營養素建議清單:
*註1:素食者的肉類替代品:各種豆類及堅果類,注意一定要混合著吃以攝取充足營養。
**註2:素食者的動物肝臟替代品:啤酒酵母。
另外,富含鐵質的食物有:
各種肉類(尤其是內臟類)、杏仁、豆類、水果乾(杏桃、桃子、梅子)、全麥穀物、深綠蔬菜(菠菜除外,因為草酸會影響鐵質吸收(疑?))、黃豆、雞蛋。
健康的脂肪(多吃):
→ 單一不飽和脂肪酸:杏仁、榛果、花生、開心果、胡桃(pecan)、橄欖油(EVOO)、菜籵油(canola oil)、酪梨(avocado)、花生醬。
→ 全 Omega-6 脂肪酸:各種堅果。
→ 全 Omega-3 脂肪酸:鮭魚、鯷魚(anchovy)、鯡魚(herring)、鯖魚(mackerel)、亞麻籵或亞麻油(flax)、核桃(walnut)南瓜籵。
不健康的脂肪(少吃):
→ 動物性飽和脂肪酸:培根、香腸、醃燻火腿、罐頭肉品、全乳類製品(butter, cheese cream, cream cheese, sour cream)、雞皮、豬油。
→ 濃縮 Omega-6 脂肪酸:蔬菜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那到底能吃什麼油啊我的媽~)
→ 氫化植物油:酥油、乳瑪琳(人造奶油)、油炸物、各種精緻甜鹹點心。
呼!規矩真多!我大概只有做到60分吧。 XD
不過也有些專家叫孕婦放輕鬆,一般正常的飲食都可以達到每日 75 克蛋白質的標準(雞腿吃三支就有了,聽起來的確不太難)。只要不是懷雙胞胎,一般正常飲食應該都足夠供給胎兒營養。
* * * * * * * * * * * * * * *
接下來我們看了一段非常詳細的產程介紹影片。以下文字主要直接譯自講義(by Gretchen Camilleri from Janelle Durham's Childbirth Class Notes. See http://www.transitiontoparenthood.com)
產程介紹 Childbirth Preparation: Labor and Birth
◆懷孕後期要注意的警訊(發生以下狀況必須通知醫生):
陰道出血、頭疼、視力模糊、嚴重水腫、胸腔疼痛、不明原因的體重上升、胎動明顯減少。
◆早產徵兆(發生以下狀況必須通知醫生):
一小時超過4次的頻繁宮縮,類似經痛的抽筋,下背疼痛(腰痛)、骨盆附近或鼠蹊部大腿附近有壓迫感、陰道分泌物大量或異常。
◆生產(labor)徵兆
(1) Possible Signs 可能在真正生產的當天、數天、甚至一週前發生:
持續的背痛、腹部抽筋、易怒煩燥的情緒、頻繁的便意
(2) Preliminary Sign 即將分娩的徵兆:
落紅、破水(觀察 COAT 四項: Color, Odor, Amount, Time 並通知醫生)、
不規則的陣痛(假性陣痛。散步吃東西或上廁所後可能消除此症狀)
(3) Positive Signs 生產過程已開始:
流出大量羊水、子宮頸已開、規律且持續縮短間隔強度增加的陣痛
◆呼吸技巧(陣痛時才使用。其餘時間放輕鬆,可以正常走路說話或休息)
(0) Cleansing Breathe
在每次陣痛開始及結束時的放鬆短促呼吸。
(1) 腹部深呼吸(Deep Abdominal Breathing)
鼻子深吸氣、數兩秒、嘴巴慢慢呼氣。
教練(陪伴生產者)在旁邊幫忙數「吸氣...放鬆...」
(2) 控制胸腔呼吸(Controlled Chest Breathing)
鼻子深吸氣、輕輕吐氣四次、然後呼出剩餘氣息。
教練口令:「吸氣...1, 2, 3, 4, 放鬆」陣痛過程中可採此種呼吸
(3) 吹氣(Blow)
像吹蠟燭那樣的大口吹氣。主要目的是抑制產婦想用力的衝動。
若子宮頸未全開,用力只是浪費體力,此時教練應在旁提醒產婦吹氣。
(4) 教練主導呼吸(Take Charge Routine)
當產婦應該吹氣但是卻想用力時,或者產婦痛得想放棄時,
教練要幫忙主導呼吸節奏,親自示範並大聲喊口令帶著產婦呼吸。
(5) 分娩時的呼吸(Breathing Techniques for Pushing)
進入第二產程(pushing and birth)後,隨著每次陣痛,聽從助產士的指令:
深呼吸、收下巴、然後一邊吐氣/屏氣一邊用力縮腹(bear down)5秒鐘以上、然後放鬆。
每次陣痛時用力縮腹3到4次。陣痛之間則休息或深呼吸。
◆第一產程 -- 還沒真的要生啦,分成以下三期
(1) 早期(Early Labor)
→ 子宮頸(cervix)開 4 公分以下。
→ 陣痛間隔 5-30 分鐘,每次持續 15-45 秒,強度可忍受。
→ 此期可持續 2-24 小時。
→ 期間儘量放鬆、做自己喜歡的事。聊天散步玩牌都可以。多休息儲備體力。儘量吃點易消化的東西如吐司、香蕉、消化餅、優格、麵條。多喝水並上廁所。此期間不要泡熱水澡,因為會使產程變慢。
→ 呼吸技巧:正常呼吸即可。
→ 陪伴者的工作:提醒產婦多休息、多吃多喝多上廁所(每小時上一次廁所)。
(2) 中期(Active Labor)
→ 子宮頸開 4-8 公分。
→ 陣痛間隔 3-5 分鐘,每次持續 40-70 秒,強度較強需專心呼吸。
→ 此期可持續 0.5-10 小時以上。
→ 去醫院的時機:
第一胎產婦:持續兩小時以上的「間隔5分鐘內且長達1分鐘以上的陣痛」。
有生產經驗的產婦:持續一小時以上的「間隔7-10分鐘且長達45秒的陣痛」。
→ 呼吸技巧:腹部深呼吸 + 控制胸腔呼吸。
→ 減緩疼痛的技巧:泡溫水澡、按摩、低聲呻吟、專注呼吸。
→ 陪伴者的工作:每次陣痛後提醒產婦多喝水及每小時上廁所。鼓勵產婦加油。
(3) 後期(Transition)
→ 子宮頸開 10 公分。
→ 陣痛間隔 2-3 分鐘,每次持續 60-90 秒,強度很強。
→ 此期可持續 10 分鐘至 2.5 小時。第一胎產婦通常是 1-1.5 小時。
→ 呼吸技巧:控制胸腔呼吸 + 教練主導呼吸
→ 減緩疼痛的技巧:與中期同。
→ 陪伴者的工作:貼近產婦給予支持鼓勵。指令要簡明,不要問問題。準備盆子以防產婦嘔吐。
◆第二產程(Pushing and Birth)要開始用力了!
→ 子宮頸全開,胎位下降、胎頭轉正(面向媽媽)。
→ 陣痛間隔 3-5 分鐘,每次持續 45-90 秒,強度很強、通常伴隨強烈便意。
→ 此期可持續數分鐘至 3 小時。通常是 1-2 小時。
→ 用力(bear down)的時機:遵循助產士/護士/醫生的指令。
→ 呼吸技巧:遵循助產士/護士/醫生的指令。參考上文「分娩時的呼吸」。
→ 陣痛間隔時:將頭向後仰、休息、喘氣或用力吹吸。不要用力。
→ 陪伴者的工作:幫忙指導用力及呼吸。儘量鼓勵產婦。陣痛間隔給予產婦飲水。幫助產婦嘗試比較容易出力的姿勢(例如蹲姿)。
◆第三產程(Newborn Procedures)寶寶已經生出來了!
→ 醫生會繼續等待產婦排出胎盤(placenta),然後進行必要的縫合手術。
* * * * * * * * * * * * * * *
接著介紹許多生產時可能遇到的狀況例如施打催生劑、會陰切開、止痛藥的使用、把寶寶「吸」或「夾」出來的工具、剖腹生產(Cesarean, C-section)等。
凱倫護士有 20 年的產房經驗,塔瑪拉則生過 8 個小孩(!!),都是請助產士(midwife)到家裡接生(自然產)而非在醫院生產。她們的態度都是鼓勵大家儘量不要剖腹,也儘量不要施打無痛分娩(epidural)。其中一大理由是:無痛分娩在第一產程的中期施打,它會減輕產婦的疼痛沒錯,但到了第二產程需要用力,產婦常常會因為麻醉的關係而感受不到強烈的「推」感,因而拖慢整個生產過程。另外,許多施打 epidural 的產婦因為在第一產程忽然放鬆,到了最痛的第二產程時反而因為太害怕疼痛而不願用力(沒有施打 epidural 的產婦則因為一直忍受逐漸加強的陣痛而比較容易順產)。凱倫笑說她見過一個產婦到了第二產程竟然想用力「吸住」寶寶而不想「推」出寶寶,不配合的結果只是搞得大家都很累。
至於 epidural 的安全性,凱倫說非常安全,至少在她的 20 年經驗裡還不曾遇過什麼問題。
我曾聽嫂嫂說施打 epidural 之後的幾個小時必須把寶寶接生出來,否則就得剖腹,不知道是真的嗎?凱倫皺著眉歪著頭說沒有吧?哪裡的醫生啊?(啊...台灣的.. XD)她說如果寶寶沒有生命威脅、而且產程進展正常,你愛打多久的無痛就打多久啊!她曾見過施打超過 12 小時的產婦。事實上,「無痛分娩」與「剖腹產」的確有很高的正相關性,但通常是前述的原因(產婦不知用力時機或不想用力)造成生產困難,否則並沒有剖腹的必要。(講義上提到:子宮頸開 4 公分時施打 epidural 的產婦有 26% 最後剖腹生產、開 3 公分就施打有 33% 最後剖腹、開 2 公分就施打則有 50% 剖腹。所以請儘量忍耐,撐得愈久剖腹的機率愈低...)
那麼 epidural 很貴嗎?凱倫很肯定地說保險都有給付。與施打的劑量有關嗎?凱倫說應該沒有上限,全程都會按比例給付。聽到這裡我鬆了一口氣 -- 之前聽說美國健康保險並不給付無痛分娩耶,隨隨便便就是幾千塊的帳單。(不過還是打電話向保險公確認一下比較妥當)
整個課程差不多就介紹到此,因為時間到了,並沒有機會介紹枕頭出場(真好奇本來要教什麼)。一週後另有育兒課程(Parenting Class)會介紹哺乳及嬰兒照護。
ps. 課程結束後大家又很熱情地向我和我的小熊枕頭說掰掰,我這才注意到大家都拿白枕頭,只有我的是可愛小熊...所以他們該不會以為我才十幾歲吧?! XD
「嗨大家好,首先請大家自我介紹(check-in)吧!」呃啊,美國人真是超愛來這套的...
「我叫○○我今天是陪●●來的。她目前懷孕32週。」坐在我旁邊的小夫妻率先介紹。
「我叫嘉珮,這是我的第一個寶寶,目前是28週。我老公等下開完會會過來..呃..因為車子被我開走了所以他..可能會騎腳踏車過來..」不知道哪句話說得不對,大家聽完竟然給我掌聲 XD
「我叫△△,旁邊這是我女兒▲▲..」(咦?!她都生過了、女兒都這麼大了、還要來上課喔?)「...目前懷孕34週...」(啊歹勢歹勢,原來懷孕的是女兒啊... XD)
「我叫□□,我也是陪我女兒■■來的,她今年15歲,寶寶38週了...」(哇賽那不是隨時會生了嗎?)
聽完大家的自我介紹,有三個念頭在腦中閃過:
1. 原來在座的四位準媽媽只有我是單槍匹馬來的,難怪大家對我特別熱情,可能以為我肚子裡是個父不詳的寶寶吧... XD
2. 兩位由媽媽陪伴的女孩看起來都非常年輕,但是聽到15歲還是嚇我一跳(也難怪我一直不覺得是她要生寶寶啊...)
3. 再多看一眼我旁邊的小夫妻,嗯,可能也不是真的夫妻,只是男女朋友之類的。果然來這個資源中心上課的人都不是「傳統」的夫妻...
* * * * * * * * * * * * * * *
課程一開始介紹懷孕期的營養補充 -- 因為今天在座的準媽媽都已經進入第三孕期,應該早就知道這部份的知識,所以塔瑪拉只向大家簡單介紹了幾個重點。我個人覺得是非常明確而且實際的指南,尤其是蛋白質量表這張講義:

原來每位孕婦每天至少要攝取 75 克的蛋白質!真多呀!
以下是每日食材的建議清單:
項目 | 份量(每天) | 蛋白質含量(克)牛奶 | 4 杯 | 6 (克/杯) x 4 = 24 | 雞蛋 | 2 粒 | 6 (克/粒) x 2 = 12 | 肉類(雞/牛/魚/豬/羊)* | 2 份 | 約 20(克/份) x 2 = 40 | 全麥類穀物(胚芽米、全麥麵包等) | 5 份 | 約 2(克/份) x 5 = 10 | |
蛋白質以外的營養素建議清單:
項目 | 份量(每天) | 營養成份深綠色蔬菜 | 2 份 | 鐵質, 維生素 A, C | 水果 | 2 份 | 維他命 C | 奶油或植物油 | 3 湯匙 | 維生素 A, E | 動物肝臟** | 每週 1 份 | 維生素 A, 維生素 B 群, 鐵質 | 黃色蔬菜或柑橘 | 1 份 | 綜合的維生素 | 鹽, 水, 維他命錠 | 適量 | |
*註1:素食者的肉類替代品:各種豆類及堅果類,注意一定要混合著吃以攝取充足營養。
**註2:素食者的動物肝臟替代品:啤酒酵母。
另外,富含鐵質的食物有:
各種肉類(尤其是內臟類)、杏仁、豆類、水果乾(杏桃、桃子、梅子)、全麥穀物、深綠蔬菜(菠菜除外,因為草酸會影響鐵質吸收(疑?))、黃豆、雞蛋。
健康的脂肪(多吃):
→ 單一不飽和脂肪酸:杏仁、榛果、花生、開心果、胡桃(pecan)、橄欖油(EVOO)、菜籵油(canola oil)、酪梨(avocado)、花生醬。
→ 全 Omega-6 脂肪酸:各種堅果。
→ 全 Omega-3 脂肪酸:鮭魚、鯷魚(anchovy)、鯡魚(herring)、鯖魚(mackerel)、亞麻籵或亞麻油(flax)、核桃(walnut)南瓜籵。
不健康的脂肪(少吃):
→ 動物性飽和脂肪酸:培根、香腸、醃燻火腿、罐頭肉品、全乳類製品(butter, cheese cream, cream cheese, sour cream)、雞皮、豬油。
→ 濃縮 Omega-6 脂肪酸:蔬菜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油(那到底能吃什麼油啊我的媽~)
→ 氫化植物油:酥油、乳瑪琳(人造奶油)、油炸物、各種精緻甜鹹點心。
呼!規矩真多!我大概只有做到60分吧。 XD
不過也有些專家叫孕婦放輕鬆,一般正常的飲食都可以達到每日 75 克蛋白質的標準(雞腿吃三支就有了,聽起來的確不太難)。只要不是懷雙胞胎,一般正常飲食應該都足夠供給胎兒營養。
* * * * * * * * * * * * * * *
接下來我們看了一段非常詳細的產程介紹影片。以下文字主要直接譯自講義(by Gretchen Camilleri from Janelle Durham's Childbirth Class Notes. See http://www.transitiontoparenthood.com)
產程介紹 Childbirth Preparation: Labor and Birth
◆懷孕後期要注意的警訊(發生以下狀況必須通知醫生):
陰道出血、頭疼、視力模糊、嚴重水腫、胸腔疼痛、不明原因的體重上升、胎動明顯減少。
◆早產徵兆(發生以下狀況必須通知醫生):
一小時超過4次的頻繁宮縮,類似經痛的抽筋,下背疼痛(腰痛)、骨盆附近或鼠蹊部大腿附近有壓迫感、陰道分泌物大量或異常。
◆生產(labor)徵兆
(1) Possible Signs 可能在真正生產的當天、數天、甚至一週前發生:
持續的背痛、腹部抽筋、易怒煩燥的情緒、頻繁的便意
(2) Preliminary Sign 即將分娩的徵兆:
落紅、破水(觀察 COAT 四項: Color, Odor, Amount, Time 並通知醫生)、
不規則的陣痛(假性陣痛。散步吃東西或上廁所後可能消除此症狀)
(3) Positive Signs 生產過程已開始:
流出大量羊水、子宮頸已開、規律且持續縮短間隔強度增加的陣痛
◆呼吸技巧(陣痛時才使用。其餘時間放輕鬆,可以正常走路說話或休息)
(0) Cleansing Breathe
在每次陣痛開始及結束時的放鬆短促呼吸。
(1) 腹部深呼吸(Deep Abdominal Breathing)
鼻子深吸氣、數兩秒、嘴巴慢慢呼氣。
教練(陪伴生產者)在旁邊幫忙數「吸氣...放鬆...」
(2) 控制胸腔呼吸(Controlled Chest Breathing)
鼻子深吸氣、輕輕吐氣四次、然後呼出剩餘氣息。
教練口令:「吸氣...1, 2, 3, 4, 放鬆」陣痛過程中可採此種呼吸
(3) 吹氣(Blow)
像吹蠟燭那樣的大口吹氣。主要目的是抑制產婦想用力的衝動。
若子宮頸未全開,用力只是浪費體力,此時教練應在旁提醒產婦吹氣。
(4) 教練主導呼吸(Take Charge Routine)
當產婦應該吹氣但是卻想用力時,或者產婦痛得想放棄時,
教練要幫忙主導呼吸節奏,親自示範並大聲喊口令帶著產婦呼吸。
(5) 分娩時的呼吸(Breathing Techniques for Pushing)
進入第二產程(pushing and birth)後,隨著每次陣痛,聽從助產士的指令:
深呼吸、收下巴、然後一邊吐氣/屏氣一邊用力縮腹(bear down)5秒鐘以上、然後放鬆。
每次陣痛時用力縮腹3到4次。陣痛之間則休息或深呼吸。
◆第一產程 -- 還沒真的要生啦,分成以下三期
(1) 早期(Early Labor)
→ 子宮頸(cervix)開 4 公分以下。
→ 陣痛間隔 5-30 分鐘,每次持續 15-45 秒,強度可忍受。
→ 此期可持續 2-24 小時。
→ 期間儘量放鬆、做自己喜歡的事。聊天散步玩牌都可以。多休息儲備體力。儘量吃點易消化的東西如吐司、香蕉、消化餅、優格、麵條。多喝水並上廁所。此期間不要泡熱水澡,因為會使產程變慢。
→ 呼吸技巧:正常呼吸即可。
→ 陪伴者的工作:提醒產婦多休息、多吃多喝多上廁所(每小時上一次廁所)。
(2) 中期(Active Labor)
→ 子宮頸開 4-8 公分。
→ 陣痛間隔 3-5 分鐘,每次持續 40-70 秒,強度較強需專心呼吸。
→ 此期可持續 0.5-10 小時以上。
→ 去醫院的時機:
第一胎產婦:持續兩小時以上的「間隔5分鐘內且長達1分鐘以上的陣痛」。
有生產經驗的產婦:持續一小時以上的「間隔7-10分鐘且長達45秒的陣痛」。
→ 呼吸技巧:腹部深呼吸 + 控制胸腔呼吸。
→ 減緩疼痛的技巧:泡溫水澡、按摩、低聲呻吟、專注呼吸。
→ 陪伴者的工作:每次陣痛後提醒產婦多喝水及每小時上廁所。鼓勵產婦加油。
(3) 後期(Transition)
→ 子宮頸開 10 公分。
→ 陣痛間隔 2-3 分鐘,每次持續 60-90 秒,強度很強。
→ 此期可持續 10 分鐘至 2.5 小時。第一胎產婦通常是 1-1.5 小時。
→ 呼吸技巧:控制胸腔呼吸 + 教練主導呼吸
→ 減緩疼痛的技巧:與中期同。
→ 陪伴者的工作:貼近產婦給予支持鼓勵。指令要簡明,不要問問題。準備盆子以防產婦嘔吐。
◆第二產程(Pushing and Birth)要開始用力了!
→ 子宮頸全開,胎位下降、胎頭轉正(面向媽媽)。
→ 陣痛間隔 3-5 分鐘,每次持續 45-90 秒,強度很強、通常伴隨強烈便意。
→ 此期可持續數分鐘至 3 小時。通常是 1-2 小時。
→ 用力(bear down)的時機:遵循助產士/護士/醫生的指令。
→ 呼吸技巧:遵循助產士/護士/醫生的指令。參考上文「分娩時的呼吸」。
→ 陣痛間隔時:將頭向後仰、休息、喘氣或用力吹吸。不要用力。
→ 陪伴者的工作:幫忙指導用力及呼吸。儘量鼓勵產婦。陣痛間隔給予產婦飲水。幫助產婦嘗試比較容易出力的姿勢(例如蹲姿)。
◆第三產程(Newborn Procedures)寶寶已經生出來了!
→ 醫生會繼續等待產婦排出胎盤(placenta),然後進行必要的縫合手術。
* * * * * * * * * * * * * * *
接著介紹許多生產時可能遇到的狀況例如施打催生劑、會陰切開、止痛藥的使用、把寶寶「吸」或「夾」出來的工具、剖腹生產(Cesarean, C-section)等。
凱倫護士有 20 年的產房經驗,塔瑪拉則生過 8 個小孩(!!),都是請助產士(midwife)到家裡接生(自然產)而非在醫院生產。她們的態度都是鼓勵大家儘量不要剖腹,也儘量不要施打無痛分娩(epidural)。其中一大理由是:無痛分娩在第一產程的中期施打,它會減輕產婦的疼痛沒錯,但到了第二產程需要用力,產婦常常會因為麻醉的關係而感受不到強烈的「推」感,因而拖慢整個生產過程。另外,許多施打 epidural 的產婦因為在第一產程忽然放鬆,到了最痛的第二產程時反而因為太害怕疼痛而不願用力(沒有施打 epidural 的產婦則因為一直忍受逐漸加強的陣痛而比較容易順產)。凱倫笑說她見過一個產婦到了第二產程竟然想用力「吸住」寶寶而不想「推」出寶寶,不配合的結果只是搞得大家都很累。
至於 epidural 的安全性,凱倫說非常安全,至少在她的 20 年經驗裡還不曾遇過什麼問題。
我曾聽嫂嫂說施打 epidural 之後的幾個小時必須把寶寶接生出來,否則就得剖腹,不知道是真的嗎?凱倫皺著眉歪著頭說沒有吧?哪裡的醫生啊?(啊...台灣的.. XD)她說如果寶寶沒有生命威脅、而且產程進展正常,你愛打多久的無痛就打多久啊!她曾見過施打超過 12 小時的產婦。事實上,「無痛分娩」與「剖腹產」的確有很高的正相關性,但通常是前述的原因(產婦不知用力時機或不想用力)造成生產困難,否則並沒有剖腹的必要。(講義上提到:子宮頸開 4 公分時施打 epidural 的產婦有 26% 最後剖腹生產、開 3 公分就施打有 33% 最後剖腹、開 2 公分就施打則有 50% 剖腹。所以請儘量忍耐,撐得愈久剖腹的機率愈低...)
那麼 epidural 很貴嗎?凱倫很肯定地說保險都有給付。與施打的劑量有關嗎?凱倫說應該沒有上限,全程都會按比例給付。聽到這裡我鬆了一口氣 -- 之前聽說美國健康保險並不給付無痛分娩耶,隨隨便便就是幾千塊的帳單。(不過還是打電話向保險公確認一下比較妥當)
整個課程差不多就介紹到此,因為時間到了,並沒有機會介紹枕頭出場(真好奇本來要教什麼)。一週後另有育兒課程(Parenting Class)會介紹哺乳及嬰兒照護。
ps. 課程結束後大家又很熱情地向我和我的小熊枕頭說掰掰,我這才注意到大家都拿白枕頭,只有我的是可愛小熊...所以他們該不會以為我才十幾歲吧?! XD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