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牛的個性一向獨立、負責,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事都會主動搞清楚然後告訴我(我不確定「第一代移民」是不是個好藉口...總覺得我就算不是移民可能也搞不清楚)。

舉例來說,中學時她申請了三年的 OCIS-PE (Off Campus Individual Study for Physical Education),意思是用體操取代學校的體育課,每天2點就放學,五點半做完體操回家吃晚飯。

上高中之後,她又告訴我高中的 OCIS-PE 不划算,不能拿學分,所以應該如何如何用另一種做法。

高中的選課、社團、課外活動,全都是如此。她自有想法和安排,我負責簽名和付錢就好。 XD

去年秋天陳小牛升上高中,最期待的就是參加體操校隊(varsity)。但在冬天的說明會之前,她特別說要找教練單獨談話,有點神祕的樣子。在我追問之下,才知道不只是談話,比較像是談判 XD 

高中體操比賽和專業體操比賽不同,地板項目不在專業體操彈簧墊上比賽,而是在籃球館的木地板舖設體操墊(沒有彈簧),陳小牛說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學姊參加高中校隊之後很容易受傷。所以她必須跟教練談好條件,以「不受傷」為最高原則,不能強迫她為了得高分而做某些應該在專業彈簧墊才能做的空翻動作。

而她知道自己的確有身價談條件:那時小梅和露易莎都帶傷,她的表現相對穩定,「教練不能沒有我,她不能不答應。」這話雖然聽起來很欠揍,但畢竟「儘量不要受傷」也是我的最高原則,而且談判之後受益的會是整個體操隊,那當然樂見其成。

談判結果沒有意外,欠揍的陳小牛獲得勝利,她也就簽下了體操校隊的合約。

不過幾個禮拜之後陳小牛對教練團不滿的情緒愈來愈高,上個月的某個週六早晨,教練竟然寫信給陳小牛,同時寄了副本給我,問她「到底要怎樣?」(教練寫得很有禮貌,不過就這意思。)

我每週六上完中文學校的課回到家通常都累得不省人事,睡完午覺看到信,很緊張地問陳小牛到底發生什麼事?她聳聳肩:「教練忘了當初我們說好的約定,硬要我每次平衡木練習都做10個成套,我告訴她辦不到,我只能做3次,不然小腿會痛。還好當初我有錄音。」哇靠...我女兒好猛...

我有點不知所措地說:「嗯,我來想想怎麼跟教練說...」

陳小牛:「不用啊。我已經回信了。」

!!!!!!!!!

陳小牛:「而且教練也已經又回信給我了。」

!!!!!!!!!!!!!!!!!!


關於先斬後奏,陳小牛是有前科的。小學五年級的她曾在畢業後寫了一封很衝的信給班導師(內有 you are the worst teacher I have EVER had 這樣讓我暈眩的字句)所以聽到她已經回信給教練 -- 而且教練也已經回覆 -- 我下意識倒吸一口氣,強作鎮定,請她轉寄給我和爸爸看一下。(順便提醒她以後回信時要寄副本給我們)

幸好九年級的陳小牛比四年前成熟多了,語氣還算緩和,firm and kind. 大意就是提醒談判約定的內容,以及「練習時我會盡100%的努力,即使只練習3次,我也會做到最好;帶著疼痛多做幾次並不會比較有用。」<--- 我覺得寫得挺好挺有道理的,雖然仍有點中二感,但整體還算滿意。

快手快腳的教練在半小時內回信了,說她會把陳小牛的狀況通知所有教練。嗯,所以看起來是溝通不太順暢,並不是故意刁難或不近人情啊。其中一位教練的信特別讓我感動,她是這樣描述「談判」的:

I was so proud of both you (陳小牛) and 小梅 for coming to talk to us about your concerns and I felt like we were all really trying to take all your concerns seriously. ... We want you to have a memorable, fun and successful season! We want the high school season to be a positive one for you personally. That is more important to us than the team score. Your health and happiness are much more important. 

Let's keep the communication lines open between all of us. And remember to speak honestly to each other.

I'm always here for you!

是不是很真誠很感人~~~~

其實我非常喜歡 & 尊敬 & 信任陳小牛的體操教練。陳小牛從四歲半開始練體操,教練們一路陪著她長大【註】:看她換乳牙、也看她進入青春期;曾經抱著五歲的小小牛爬上低槓、如今也為在高槓上做大迴環的少女陳小牛歡呼。今年即將滿十五歲的陳小牛,人生有2/3的歲月在體育館度過。教練們教導她的不只是體操技巧,還有許多待人接物的態度,她們對陳小牛的關愛不會比我少。

但我猜想忙著長大的少女實在太忙了,很多時候自己也搞不定自己的情緒吧,所以也很難顧及旁人的情緒。幸好教練們帶過無數的青少女,比我有經驗多了。讀了她們回給陳小牛的信,我再次覺得孩子交在她們手中令人放心。

教練沒問題就好,但另一個問題是:練習的時候只能在平衡木上做3次成套動作就會小腿痛是怎麼回事?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我怎麼都不知道?

【註】是的,高中校隊剛好是同樣的教練群,一魚兩吃的概念。


陳小牛說她的小腿已經痛很久了,至少去年夏天就在痛,我大驚:「你去年夏天不是還有去全國比賽嗎?」「對啊,比賽的時候會痛。」「你怎麼沒有告訴我?」「我有啊。」(我完全不記得。)「後來呢?」「後來我們就回台灣啦。」

根據陳小牛的描述,做多了跳躍動作就會痛,但不要跳那麼多就還好。(「還好」是什麼意思?並不是「不痛」嗎?)我算了一下,待在台灣的一個多月完全沒有練體操,返回美國時也不是賽季,這表示大約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可以好好休息或比較緩和的練習,兩三個月仍然不能恢復成「不痛」的狀態嗎?

陳小牛想一想,搖搖頭,她覺得體操選手就是這樣,練久了之後總是有些傷勢,隊上的姊姊們也有很多人一直帶著傷。

聽起來好像有道理,報紙上的棒球選手籃球選手不是常常有舊傷之類的嗎?

可是又有點沒道理,那些是練了二十年的職業選手,陳小牛的訓練強度和時間和他們差多了吧?

我還沒想通哪一邊比較有道理,隔天和媽媽打電話時就被當頭棒喝:「好不了的傷?哪有這回事?你要帶她去看醫生啊!」

關於看醫生,我又要牽拖第一代移民了。剛來美國的時候,語言隔閡 + 貴到懷疑人生的醫療費用,非不得已絕不找醫生;後來慢慢受到文化影響 -- 美國一般人感冒是不看醫生的,因為感染病毒就是靠自己的抵抗力恢復,退燒藥止痛藥去普通藥房買就可以了,沒必要看醫生;再者,這裡的預約看診制度真的會把人逼瘋,常常都要約到兩三個月以後,醫生還沒看到毛病已經自己好了。

另一個問題:我也不知道陳小牛這樣的「舊傷」要看哪一科?物理治療嗎?針灸推拿?我還在沉吟,媽媽又說:「有毛病就是要看醫生啊,不知道看哪一科就去打聽打聽嘛。」嗯,先掛號家庭醫生,向他打聽,然後再得到轉診單去掛專科,估計三個月內能看到正確的醫生就算幸運了(而且還不確定是否正確...)

Anyway, 媽媽那通電話很有用,我開始四處詢問有沒有人知道這樣的運動傷害要看什麼科?可以怎麼治療?

陳小牛說她問到學姊們,她的小腿疼痛可能叫做 shin splint, 嗯,很好。這名詞靠我自己是查不到的。

老公查了 shin splint,發現他前陣子看的醫生就可以治療這個毛病 -- 老公前陣子做瑜珈拉傷了大腿,只有蹲下的時候會疼痛(跑步不會痛,他一月時還帶著這個傷跑完了全馬。)疼痛持續幾週之後,他去找公司的物理治療師,但不見好轉,只好自己上跑步社團求助,結果有人推薦了 chiropractor(整脊師)。

整脊?不管是老公的大腿或陳小牛的小腿,聽起來都和整骨沒什麼關係啊?(喀啦喀啦那種嗎?)

總之,老公去看了一次,感到非常滿意,疼痛大幅改善。回家之後自己按摩,現在已經好很多了。

老公給了我診所和醫生資訊,第二天(星期一)我就打電話去。接電話的小姐說:「尚恩醫師禮拜二和禮拜四在這裡看診。」我說「好的,請問我要預約幾月幾號?」接電話的小姐笑了:「明天就是禮拜二哦。」!!!! 明天就能看?哇噢!!!我覺得自己好像中了第一特獎!這是作夢嗎? XD


尚恩醫師是留著鬍子的健壯年輕醫生,非常親切。診療一開始先仔細詢問陳小牛在初診單上圈起來的三個部位:右膝、右小腿、左腳底。(喂!女兒!你明明只有跟我說小腿痛不是嗎~~)

醫生一邊聽陳小牛的描述一邊作筆記,偶爾叫她走一走或跳一跳,給每個痛處打分數,然後每聽完一個部位就拿出厚厚的精裝課本(?!)翻出圖文說明,向陳小牛解釋他的猜測和等會兒採用的治療方法。

我們的看診預約是四點鐘,大約4:15進到診間,等尚恩問完都已經4:35了。我開始有點懷疑...該不會初診的看診進度只有「訪談病人」吧?XD

尚恩終於問完了,他說要從最簡單的開始:膝蓋。

醫生叫陳小牛躺下來,開始按她的大腿 -- 是的,陳小牛疼痛的地方是膝蓋,但醫生按的地方是大腿。

醫生解釋說這是連到膝蓋的肌肉,太緊繃的肌肉就會造成.... 好,我忘了。反正重點是:「痛的地方不一定是病源。」

醫生一邊按一邊開始和陳小牛聊天,問她高中幾年級了?今年修了什麼課?最喜歡或討厭的科目是什麼?然後告訴我們他以前是高中老師,教物理和化學。(啊!原來如此!他剛才拿著精裝書向我們解說的樣子根本完全就是老師啊!)

有一天他在做重量訓練時忽然聽到啪的一聲,然後感到巨大的疼痛,再也站不起身。救護車載他到醫院,醫生說他的脊骨斷了(我不確定有沒有聽錯)需要開刀。但他後來沒有開刀,靠著 chiropractor 的治療,完全好了。這就是他成為 chiropractor 的原因。

聊到這裡,醫生叫陳小牛起身感覺一下。陳小牛站起來,踢踢腿,露出一個驚喜的表情:不痛了!(疼痛分數3變為1)

我看看時鐘:4:40。醫生只花了5分鐘就搞定三分之一,太厲害了!

接下來要處理最近發作的足底筋膜炎 -- 陳小牛有這毛病非常久了,至少兩三年。但由於成因不明,而且爸爸長期以來也有同樣毛病,於是我們把它歸咎於遺傳基因問題 -- 他倆的足弓都很淺,容易得到足底筋膜炎(我這輩子目前為止只有得過一次,Q寶從來沒遇過)。幸好這毛病只是間歇發作,發作的時候用腳丫子將塑膠刺刺球踩在腳底滾動可以舒緩許多。(update: 陳小牛剛才跟我說她的足底筋膜炎不是間歇發作,是每天都痛...我要昏倒了...)

尚恩醫生說,腳底筋膜炎(Plantar Fasciitis)是一個通稱(媽呀又是一個我完全不知道的英文名詞,不,好像是拉丁語,因為有兩個i而且發音有點特別)它的痛法有很多(足弓內側、外側、腳跟...)成因也各有不同,不過大概有六七成與小腿肌肉緊繃有關,只有很少的情況與腳底直接相關。用小球滾動按摩腳底的確可以舒緩疼痛,但按摩小腿才是正解。

Mind blown again.

於是醫生開始按摩陳小牛的小腿。這段治療比較久,使用了電動按摩器和彈性帶等道具,顯然是個難應付的毛病。

醫生一邊按,一邊又開始聊天,說他自己也是運動員,以前是練摔角的(哇賽難怪這麼壯!他的上臂肌肉大概和他的頭一樣大 XD)不過看起來整脊師這份工作的確很需要肌力,他使勁地按著,一邊問陳小牛會不會太痛?陳小牛一直回答 No, it's fine. 讓醫生連連說「You are really a tough cookie!」(意思是感覺疼痛的神經有問題嗎? XD)

20分鐘之後,醫生讓陳小牛下床來走一走,她又是開心地說:「疼痛分數從3-4變成0.5了,幾乎完全不痛了!」當場我差點要飆淚大喊哈利路亞~~~

最後醫生又花了十分鐘左右處理陳小牛的 shin splint, 並且告訴我們那個不是 shin splint, 而是....我又忘了。反正也是小腿肌肉使用過度而太緊繃,需要按摩鬆開。

最後的最後,醫生花了五分鐘左右給陳小牛出「回家功課」,教她怎麼幫自己按摩,然後就「下課」了。

走出診所的時候,陳小牛說兩邊小腿都被按得很痠痛,但看起來非常開心。我說:「你應該告訴小梅和露意莎她們,叫她們也試試 chiropractor.」陳小牛晃晃手上的手機:「已經講了。」!!!!嗯,很好,真迅速。

開車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對她(和對我自己)說:「感覺很棒吧?是不是很有盼望?你看!會好的!」她點頭。我又說:「你要好好記住這個感覺!就是『雖然還在痛,可是已經找對方向,將來一定會好起來』的感覺!這就叫盼望!就像我受洗之後對永生的盼望。」青少女翻了一個沉默的白眼。我鍥而不舍:「你剛才第一時間就傳訊息給好姊妹,因為這是一個令人開心的消息對吧?」青少女敷衍地嗯了一聲。「所以傳福音也是這樣,因為它是 good news,你希望你的朋友也聽到啊!」青少女不想理我。「沒關係。總之我愛你,其它的都不重要。好嗎?」

哈利路亞。

盼望的喜悅持續了一天,星期三晚上她就從平衡木上摔下來了。Well, that's another stor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瘋小貓 的頭像
    瘋小貓

    瘋小貓的華麗冒險

    瘋小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