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DSC08737-print-s.jpg

第四天的行程是 Antelope Canyon(羚羊峽谷)。關於這個神奇的美麗景點,讓我先抄一下描寫得非常生動的維基百科「羚羊峽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狹縫型峽谷之一。......關於第一次發現羚羊峽谷的人物時間等具體記錄已不可考。據納瓦荷族的歷史傳述,該地過去是叉角羚羊棲息處,峽谷裡也常有羚羊漫步,因而得名。......與其他狹縫型峽谷相同,羚羊峽谷也是柔軟的砂岩經過百萬年的各種侵蝕力而成。這其中來自於暴洪的侵蝕,其次則是風蝕。該地在季風季節常出現暴洪流入峽谷中,突然暴增的雨量造成的暴洪流速相當快,加上狹窄通道將河道縮小,因此垂直侵蝕力也相對變大,形成了羚羊峽谷底部的走廊,以及谷壁上堅硬光滑、如同流水般的邊緣。......越是乾旱的荒山,一旦暴雨發生,山洪暴發的力量就越是驚人。極度乾燥堅硬的地表吸水性很差,降雨順地勢沖刷,如果地表有些許裂隙,湍急的水流和攜帶著一路衝下的砂石几乎無堅不摧,日積月累,就能將地貌改造得天翻地覆。」

【小貓註】羚羊峽谷的「羚羊」(antelope)指的其實是「叉角羚」(pronghorn),而不是一般動物園亞洲區見到的那種頭頂有長長彎彎角的「羚羊」。羚羊屬牛科;叉角羚屬叉角羚科。北美洲沒有羚羊,只有叉角羚,但英文都(誤)稱之為 antelope,所以一般地名上的 antelope,例如 antelope valley, antelope canyon,都是指叉角羚。羚羊峽谷其實是叉角羚峽谷才對。

咳,以上是小貓自然教室。解說完畢,不敬禮解散。喔不,不是解散,是出發。



DSC08708-s.jpg

早上起床,車上結了一層薄冰。因為有了昨天的經驗,先深吸一口氣才坐上駕駛座的寒冰床 :p

DSC08716-s.jpg

從 Mt Carmel Junction 往東前往羚羊峽谷所在的佩吉市,車程約1.5小時。從猶他州跨入亞歷桑那州,一路海拔漸低,窗外的紅蘿蔔蛋糕山除了塗上鮮奶油之外,也灑了許多綠檸檬皮。(← 整天都處於很想吃甜點的狀態嗎?這位太太...)

由於這個景點非常熱門,參觀羚羊峽谷是要預訂的。老公預約的時間是10:40,我們選擇參觀「下羚羊峽谷」(lower antelope canyon)。上下峽谷有什麼差別呢?有的:羚羊峽谷在地面羚羊峽谷在地面(真是簡單明瞭的區別!)還有還有,網路上關於羚羊峽谷的照片很多,你看到那個有一束光從天頂灑下來的,那是上羚羊峽谷;如果有鐵梯子要爬的,那是下羚羊峽谷;其它的照片就都差不多,都是狹縫中的金紅色髮絲紋岩石。另外,上羚羊峽谷要搭旅遊團提供的吉普車才能到峽谷入口;下羚羊峽谷可以自己開到峽谷旁的停車場,步行到入口只要5分鐘。最後一個(也是最重要的)差別:參觀上羚羊峽谷的團費比較貴,每人約50鎂(例如 Navajo Tours),下羚羊峽谷的團費每人約26鎂(我們參加的是 Ken’s Tours)。

10點半抵達集合地點,出發之後,來到峽谷外排隊等待,大概排了40分鐘才進入峽谷。幸好現在是冬天,據說夏天時氣溫會高達110°F(43°C),簡直是曬人乾嘛!真是不敢想像。

DSC08729-s.jpg

排隊時前面的遊客聽見我與導遊攀談的口音,回頭問我們是不是台灣人?遇見同鄉當然很興奮地說是!再問從哪裡來?竟然同樣來自聖地牙哥!再追問住在哪裡?天啊竟然是同一個學區呢!這也太巧了!XD

曠野之中,完全看不出來峽谷裂縫在哪裡,直到我們走得非常近,才看見那陡峭的入口,沿著鐵梯直下數十公尺進入峽谷。導遊禁止大家在鐵梯上使用照相機,因為之前曾經有位遊客在鐵梯上拍照,結果不慎摔下樓梯,花了好幾個鐘頭才把人抬上來。

DSC08730-IMG_8489-s.jpg

一進入峽谷,馬上就是想像中的奇幻景色。我的手機桌面就是用羚羊峽谷的風景,小孩看多了都很熟悉。帶他們來到這裡,他們立刻發現是「媽媽手機的畫面!」非常興奮。

DSC08730-print-s.jpg

峽谷裡真的非常奇幻,那些岩石怎麼能如流水般彎曲、延伸、扭折?岩石上的細紋怎能像紡線一樣柔軟?又像新鮮攪打的奶油霜般溫潤細緻?光和影在這些岩石上唱著赭紅色的八部合音,和諧又瑰麗。

DSC08736-print-s.jpg

DSC08765-print-s.jpg

峽谷裡有些地方寬闊,有些地方狹窄。

DSC08854-print-s.jpg DSC08825-s.jpg

人們想像著這塊岩石是獅子的側臉、那塊岩石是風中的少女。

DSC08744-s.jpg DSC08833-print-s.jpg

下面這張照片的標題是「Wowwww! It's amazing!」由陳Q寶自導自演。雖然有點做作,但大家參觀時的確「哇」聲連連。

DSC08793-print-s.jpg

除了流水波紋的岩石,峽谷裡的沙地也讓我驚奇。我一直以為腳下踩的應該是凹凸不平的岩石,就像溯溪時溪底都是石頭一樣,沒想到羚羊峽谷底下是這麼平的地、這麼細的沙,像沙灘似的,感覺有點「假」。因為和兩旁的岩壁對比太大了,你看嘛,照片裡的地上看起來像不像攝影棚裡拍古裝劇舖灑了沙子? ^^(下圖就是離家600哩遇到的鄰居一家人,我故意照到地上的沙子喲)

DSC08846-s.jpg

峽谷裡每個角度都有不同的美,但光線反差極大,有時很難拍照,照不起來的時候,就只好貪婪地張大眼睛張望。我不停地按下快門,卻又覺得平面的照片拍不出立體岩石的風貌和「活生生」的感覺,所以拍了一小段影片。



峽谷比我想像中長,我們一共走了一小時。當然拍照佔了大多數時間,不過還是很令人滿意的旅程。

DSC08847-print.jpg DSC08859-print-s.jpg

離開峽谷時又要爬上陡峭的鐵梯,走出地面時,我特別回頭看,那縫隙真的好窄!從平原上幾乎看不出峽谷裂縫啊!這樣不起眼的裂縫,當初到底是怎麼被人發現的呢?

DSC08865-print-s.jpg DSC08868-s.jpg

離開羚羊峽谷,先到佩吉市吃個漢堡裹腹,接著來到10分鐘車程之外的格倫水壩(Glen Canyon Dam)。不知道為什麼男人都喜歡參觀水壩?剛才在羚羊峽谷與那家台灣人聊天,也是爸爸很興奮地參觀了水壩,媽媽帶著兩個女兒在遊客中心做 junior ranger 活動手冊(我聽到此節眼睛一亮:那我們也如法炮製吧~ 我才不要參觀水壩~)

前幾年旅遊時經過知名的胡佛水壩,那時老公就興致盎然地說要參觀,不過因為價錢太貴(26鎂)而且我 強烈 表示沒興趣,體貼的老公怕我等太久太無聊,就沒去成。這個格倫水壩名氣比較小(規模並不小),參觀費用只要5鎂!老公在服務台前詢問,聽說還有名額,就轉頭問陳小牛:「妳要陪我去參觀嗎?」陳小牛點頭說好;老公再轉頭問Q寶:「你要一起參觀嗎?」Q寶也點頭說好;我等著老公問我,但是他沒有,他直接向櫃檯說:「四張票。謝謝。」XD

等待導覽團出發的時候,陳小牛又領了 junior ranger 手冊,以最快的速度開始寫。

水壩到底有什麼好參觀?呃...這個問題嘛......我雖然已經參觀過了,還是回答不出來 XD

我們先在壩頂參觀,看看水壩的上游這一邊(哇,好大的湖)、再看看水壩的下游那一邊(哇,好深的河谷);看看建水壩用的水泥有多大一桶、再看看發電用的電磁什麼東西...(電力系統是哪位教授的課我對不起你 XD)

DSC08880-print-s.jpg

DSC08881-IMG_8598-s.jpg

接著搭電梯到壩底,大概有五十幾層樓深。在壩底參觀發電用的機構、介紹水壩對生態的影響、還有...還有什麼我忘了 XDDD

參觀完畢,陳小牛忙著蓋印章 & 領徽章,這裡的 junior ranger 非常物超所值:寫一本可以得到兩個徽章!分別是 Glen Canyon 和 Rainbow Bridge(這兩者雖然不是國家公園,但同屬 National Park Service)!

DSC08883.jpg

我在遊客中心的展覽上看到 Rainbow Bridge 的介紹,是一個巨大的拱形岩石,很壯觀,不過陸路無法抵達,只能從水庫這裡搭船過去,每個禮拜六出發,是六小時的行程(!!)遊客中心的圖片是建水壩之前的照的,據說建了水壩之後已經被水淹沒一部份,不知道變成什麼樣子了?

DSC08885-IMG_8627-s.jpg

夕陽西斜,但今天的行程還沒結束,還好最後的景點只有10分鐘車程:馬蹄彎 (Horseshoe Bend)。
【好為人師的小貓再註】bend,是「彎」, 不是「灣」;這裡沒有海,bay 才是「灣」,ok?

科羅拉多河在這裡轉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彎,從崖邊看下去,的確非常壯觀 —— 再過若干年後,河水若打穿馬蹄兩側,這裡就也會變成 Rainbow Bridge 了!(不過現在上游建了格倫水壩,河水流量都由人為控制,就不那麼容易有洪水爆發了。)

馬蹄彎是很知名的攝影景點,不過我們去的時間陽光太斜,拍不出河水映照藍天的美麗顏色。就好好用眼睛欣賞美景,留在記憶裡吧!

IMG_8677-s.jpg

太陽下山後開始趕路,2.5 小時之後抵達大峽谷。大峽谷不愧其大,我們摸黑繞來繞去,找了好久才找到住宿的旅館(好啦應該是標示不清的關係)。又冷又累地在櫃台 check-in,聽說自助餐廳開到晚上十點,真是大好消息!Q寶連續第三天點了他最愛的 corn-dog 配薯條(並且持續沒有上大號 -_-"),心滿意足地結束這豐富的一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瘋小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