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多少顏色?多少音調?多少味道?

嗯...站在工程師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就讓各種顏色按照光譜排排站好吧,波長由小到大,390奈米的是紫光、455奈米的是藍光、500奈米是綠光、656奈米是紅光...。好啦,所有的顏色就是這些。

聲音的話,一樣按照頻率排排站好吧。單位是赫茲,人耳能分辨的聲音不過就是幾十赫茲到幾萬赫茲。音樂家們把 442 赫茲當做 La,每個音調就有了自己的名字。

至於味道嘛...這個就很難定義了。味覺的基本元素是什麼?各種東西都有自己的氣味,那麼難道味覺是按照元素週期表排排站的嗎?這種講法有點可笑(雖然我也不知道正確的講法是什麼...)

站在一幅畫作前面,我們可以分析畫家的用色、配色,所有的顏色我們都看得清清楚楚,喀擦一聲,就能用照相機複製出一模一樣的畫。

閉上眼睛欣賞一首曲子,我們能分辨這曲子的旋律、和弦,所有的音符都聽得清清楚楚,拿著麥克風把曲調錄下來,於是我們複製了一模一樣的樂曲。

就算沒有照相機和留聲機吧,美術班學生拿著畫筆臨摹,一筆一畫,總能畫出一樣的作品;耳朵尖一點的音樂家,只要紙筆就能聽寫出樂譜。即使平凡如我們,對於見過的聽過的東西,我們總能在腦海中拼拼湊湊它的模樣:回想一幅畫面、回想一段旋律,好像都不是太困難的事情;但若要我「回想一種氣味」...?例如早餐的煎蛋味道?舊總圖的木頭桌子味道?嗯,勉強可以吧,可是只有模模糊糊的影子,一切都不太精確 -- 可能是平時的練習太少了(拜託~誰平時練習這個呀?)

當我要描述一幅景像的時候,描述不來我還能用畫的;當我要形容一段旋律的時候,形容不來我還能用哼的;當我要說明一種味道的時候...呃,我好像只能不斷用上更多的形容詞、更多的比喻、然後把聽的人搞得更頭昏腦脹... XD

為什麼我們對味道的形容詞這麼少呀?為什麼我們的嗅覺這麼鈍呀?為什麼我們一直都沒發現我們的嗅覺這麼鈍呀?(或者,如書中所寫,我們一直都受嗅覺所役,只是完全沒查覺到而已~~)

有一個人,他可以分辨這世上千千萬萬種的氣味,香的、臭的、酸的、甜的、松樹、石頭甚至是玻璃都有味道。他甚至可以只聞一下就認出某種香水含有哪些成份,然後用他自己腦中的「味覺頻譜」完全重現這個氣味...。很匪夷所思是吧?他的名字叫做葛奴乙。

嗯,這其實是一本有點怪里怪氣的關於謀殺的小說,我對於故事的本身沒有太大興趣,倒是對於書中仔細描寫的各種場景的各種氣味感到興味盎然。做香水看起來真是有趣極了,用煮的、蒸餾、冷凝、溶脂,各種花朵要用不同的方法提取她們身上的香氣,好有意思啊!(為什麼以前普化實驗沒有教我們做香水?!)

聽說這故事已經被拍成電影了,懶得看書的人可以去看電影呵。(不過很難想像要怎麼拍出『氣味』的感覺啊~~)看完記得來分享感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補充一點感想:

現在的特效技術愈來愈逼真,什麼立體音響早就不稀奇了,有些特殊的影片和播映室甚至能提供「震動」的感官剌激(就像玩電動賽車的方向盤會有 force-feedback 模擬各種路面),或者像台灣海生館的「古生物模擬水族館」,除了讓觀眾戴上立體眼鏡觀賞,連魚群的翻身游動都能用冷氣『吹』出水浪波動的臨場感,人們在這方面的創意和技術真是令人讚嘆!

不知道我們什麼時候能做出「味覺」的模擬?例如《花樣年華》裡的張曼玉拎著麵回家撞見梁朝偉的時候,大家能隱隱約約聞到那下雨天的濕淋淋味道、以及隔著雨中的保溫桶裡的餛飩麵味道...(嗯..肚子餓的人可能會衝出電影院吧.. :p)(看料理東西軍已經夠折騰人了,如果還加上味覺...真是不敢想像不敢想像~電視機會被砸了吧...)

可是,如果物體『味道』來自某些氣體原子化合物,難道沒辦法用科學方法複製它們嗎?例如,能不能分析一下『牛肉麵』的香味是由哪些分子組成的?如果是葛奴乙,他可能會找出八角、丁香、甘草什麼的混出滷包香味;可是,八角的香味能不能分解成更細小的單位呢?就像我們分析色彩和聲音,如果掌握了它的原始單位、建出模型,是不是就能像電子琴模擬各種樂器聲音一樣,做出一個『電子味覺產生器』來模擬各種氣味呢?

啊好想知道好想知道啊!有沒有人能夠用比較專業的角度回答這些問題呀?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瘋小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