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者/蔡志浩

 媒體報導,聯合國宣佈從二○○八年起,中文文件一律只用簡體字。對於在台灣的繁體中文使用者來說,必定會擔心,簡體字是否會成為中文的統一書寫系統,讓繁體字走入歷史。

 我要說的是,繁體字確實面臨危機,但不全是因為簡體字的普及。國內想維護繁體字的人,不論是因為反共而反簡體的統派,因為反中而反簡體的獨派,或以反異端的心態來反簡體的傳統派,都搞錯了方向。要確保繁體字不致死亡,就要建立健康的競爭心態,光是「反」是沒有用的。

 我們必須認清事實:簡體字與繁體字都是現代漢語的書寫系統,兩者都能同樣有效地紀錄現代漢語,兩者的讀者也都能同樣有效率地閱讀。簡體與繁體,是競爭的兩套系統,與政治立場無關,也與正統或異端無關。如果只是「反」而不競爭,如果不能放棄自以為正統的觀念與意識形態,再怎麼努力地反簡體字,也救不了繁體字。

 兩周前,我在「閱讀心理學」課程談中文閱讀,剛好討論過這個問題。有同學在課堂上回應,他上網查資料發現簡體的文件往往比繁體多。他認為,不能讀簡體字等於失去一個獲取訊息的重要管道,所以我們的中小學應該開始教簡體字。

 這個觀點非常務實,但以台灣「反簡體」的現狀,大概很難實現。台灣接納簡體字不見得對繁體字有負面影響,抗拒簡體字也不見得救得了繁體字。我要強調一點:在網際網路的影響下,繁體字面臨的最大威脅,不是簡體字,而是繁體中文使用者的創作愈來愈少。

 台灣是個繁體字大國,再加上經濟發展的水平與網路的普及,照理說台灣人可以創作許多有價值的文章發表在網路上。很可惜的是,台灣人不太喜歡寫。例如,很少台灣人為維基百科貢獻內容。另一個例子是台灣的部落格文化,台灣趕上了部落格的潮流,然而大部分的部落客如果不是忙著轉載在網路上找到的文章,就是摘錄別人的文章,只有極少數的人願意花時間產生一些原創性的內容。

 網路提供了以小搏大的機會,但我們卻沒有好好利用。台灣人太習慣等著用別人做出來的東西,自己卻很少創作。如果大部分的台灣人還是只想要讀別人寫好的文章,用別人設計好的軟體,自己都不動腦筋,不寫,也不創造,那麼,繁體字總有一天要被掃進歷史的垃圾坑。到時,就怨不得別人了。不是簡體字害的,也不是共匪打壓。一切,都是我們自己造的孽。

 如果台灣人可以持續用繁體字創作出許多有價值的內容,在世界的各個角落都一定會一直有人想學繁體字。我們應該努力創作,讓世人覺得「不能讀繁體字等於失去一個獲取訊息的重要管道」。這不只是振興繁體字的最好方法,也是發揮台灣影響力的最好方法。

(作者為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參考閱讀: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為了不要變成蔡先生筆下的「忙著轉載網路文章或摘錄別人文章的部落客」,
等我想一想再來寫些感想。 :p


小貓的小小感想 @ 20060402:
  1. 繁體字不會因為聯合國決定使用簡體字就消失。
    一種語言/文字的存廢沒有這麼簡單吧?
    如果台灣地區仍然在各方面使用繁體,那麼這種文字就不會消失。它仍然是『活』的。
    與其『反抗簡體字入侵』不如『努力創造繁體字價值』!

  2. 繁簡文字之間的差異並不大。
    畢竟像广(廣)、灵(靈)、卫(衛)..等這種難辨認的字只是少數,
    大部份的简体字长得都和繁体字差不多,
    就算从来没有读过简体的人,从上下文意也可以猜出七八成,
    稍加练习(例如读一篇小说或报纸)就能认得更多。
    因此学习繁体字的人并不会『失去』这个『获取讯息的重要管道』。
    (例如,你看得懂上面這幾行繁簡夾雜的文字,不是嗎?)

    簡體之中最沒道理的字應該是『不同音不同字的後來簡化成一個字』那種:
    例如『髮』寫成『發』;『鬥』寫成『斗』;(借用 cplin 在 far 版上舉的例子)
    這種簡化我也不同意,但這樣的簡字為數不多也不致於造成閱讀誤會,所以仍然勉強可識。

    所以啦,我覺得學簡體字的人也不致於完全看不懂繁體,只是需要一點時間練習適應,
    但絕對不是重新學一種文字,不應該有『由繁入簡易,由簡入繁難』的說法。

    尤其,在電腦打字愈來愈普及的情況下,是繁是簡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例如,使用嘸蝦米輸入法的我,
    只要按下「,,ct」,就可以『用繁體字碼打出簡體字』,完全零障礙!)

  3. 與『文字』比起來,繁簡之間差異更大的其實是『用語』。
    例如台灣說『雷射』,大陸說『激光』;台灣說『軟體、硬體』,大陸說『軟件、硬件』。
    繁簡各自成一套系統,不是那麼容易『統一』的,好唄? :p

  4. 我並不覺得簡體字有多醜、繁體字有多美。
    美醜是很主觀的!只因為我們從小學習繁體字,看到簡體自然會覺得它們『少了點什麼』,
    但反之亦然,從小學習簡體的大陸人也會覺得繁體『太囉嗦』吧?
    (甚至我們自己有時候也會嫌繁體囉嗦而寫出簡字,不是嗎?
    例如,你有多久沒有寫『臺灣』這兩個字了?大部人都是寫『台湾』吧?
    『優點』也常常被寫成『优点』啊!)

    至於簡體字比較無法解釋文字(例如象形字)的由來?
    算了吧,從象形文字到楷書就已經幾千年了,繁體字裡也有很多解釋不出象形的。
    文字的演化本來就是如此,從甲骨文到大小篆到隸楷,就已經丟掉太多古老的文字細節,
    為什麼繁體字就『不應該』走向簡體?這實在沒道理。
結論:
所以我完全不認為簡體字有多麼糟糕,或者學不學簡體有多麼重要。
大家不用妄自菲薄(繁體還是有其存在意義),也不必夜郎自大(繁體並不比簡體高尚)。
所以....套句周星馳的台詞:『大家好好兒去幹繁體字這個很有前途的職業』吧... :p
以上,報告完畢。



補充一些網路上查到的資料(小貓 @ 20060403):

以下文字摘錄自台北市政府的正體字主題網(原文為問答形式,我重新整理了一下):

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正確的名稱應為「正體字」。因為正體字是沿用祖先正統的文字,沒有增加筆畫,怎麼能稱為「繁體字」呢?而大陸現在使用的文字,正確的名稱應是「簡化字」。因為大陸是在一九五六年「漢字簡化方案」下簡化了漢字,所以該稱「簡化字」,而不該稱「簡體字」。

「正體字」有以下四個意義:
(一)代表是祖先傳下的正統字。
(二)代表與「簡體字」相對。如:「單」為正體字,「单」為簡體字。
(三)代表與「俗體字」相對。如:「卻」為正體字,「却」為俗體字。
(四)代表與「異體字」相對。如:「夠」、「够」互為異體,選「夠」為正體字,則「够」為異體字。
從廣義來說,「簡體字」、「俗體字」都可視為「正體字」的「異體字」。

至於「簡體字」的意義,則是指比通行文字的筆畫較簡單的字,大多為宋、元以來的俗體字。

「簡體字」和「簡化字」二者都是指筆畫較減省的字,但是「簡體字」多指自古以來使用者書寫自然形成的,且教育部於民國二十四年曾公布了三二四字簡體字,一般所說簡體字就是指這些字;而「簡化字」則是由政府「強化系統,臆造新體」的

所謂「正體」或「繁體」的名稱我覺得沒什麼關係,反正這是政府的「政令宣導」文章,自我吹噓為「正統」也無所謂啦。

不過它簡單解釋了「簡體字」「俗體字」「異體字」等等,這卻引起了我的興趣:教育部有一個異體字字典,這個網頁做得很棒很詳細,舉例來說,查詢「劫」字的結果在這裡,原來它有這麼多異體字!這個字的右半邊可以寫成「刀」也可以寫成「刃」,但正體字卻是寫成「力」而且將它的部首歸類在「力部」!前不久小肥問我的「溼」和「濕」有什麼不同,在這裡也可以獲得解答 -- 原來這兩個字都是正體。

上文最後被粗體標示的幾句話我很贊同。總的來說,大陸目前使用的文字其實包含了「簡體字」和「簡化字」,簡體字有道理(例如壽 → 寿;說話 → 说话),簡化字則是「臆造新體」(例如廠 → 厂;飛 → 飞)。我比較同意前者的簡化,後者則有點離譜(雖然離譜,但仍然可以辨認及使用)。

以上,補充一些之前我也模糊不清的觀念。另外,附上教育部的國語文教育叢書目錄網址,這裡還滿有許多「寶」可以挖的。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瘋小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3) 人氣()